一、西方文論在台出版史的考察

 

1.「西方文論書刊的出版,或興或衰,顯示的正是一部文論的接受史。」

    同理,某本或某類型的書籍暢銷,即意味著其擁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市場,而市場來自於需求,需求的多寡則是不同面向的欲望與利益之呈現。

     

     

    二、專題座談

     

    1.文學的被漠視,閱讀價值觀的改變。

      在實用主義功利至上的社會價值觀以及娛樂多樣性的導向下,文學所能扮演的功能,似乎被分散了。讀一本書並非只是為了知識,或者單單的欣賞文學作品,也許只是要交出一份報告。真正的純文學也許已經隱沒在書店最幽微的角落,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樣的心靈勵志行銷理財美容健康養生等暢銷商業書籍,我想從報紙的版面編排也反映著相同的情況:從台灣人最愛的藍藍綠綠政治、腥羶聳動打打殺殺十分熱鬧的社會版、演藝圈的情情愛愛八卦緋聞,連體壇運動版都能置於副刊之上,副刊的份量現今只剩薄薄的四張八頁(其中四分之一可能是廣告)… …

       

      2.關於副刊上文學的變化:六零年代「發現文學」、七零年代「拓展文學」、80年代「改造文學」、90年代「篡奪文學」。

        這個部分我覺得相當精采,非常期待未來的文學還會有什麼樣子的發展。

         

        3.「如果讀書人自己走不動,生產的東西不夠實在,那他們生產的東西可能也不具有啟發性,」()

          「文學代表一種精緻的思想、內涵的思想,而且是一種精緻的書寫,容易感動人的書寫。」()

           

          三、真正的心得

           

                一開始其實對為什麼要閱讀這兩篇看似與“老“無關的文章有很大的疑惑,後來才意會到我們將要訪問對談的資深作家們,必定經歷了這些傳播媒體變革上的風風雨雨,以及作者、傳播媒體與讀者之間的三角關係是很微妙的,究竟這種微妙的關係為他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寫作歷程上的影響與變化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典藏歲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