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到蘋果的人,一時也說不出什麼,總覺得沒有想像中那麼甜美,酸酸澀澀,嚼起來泡泡的有點假假的感覺。但是一想到爸爸的話,說一只蘋果可以買四斤米,突然味道又變好了似的,大家咬第二口的時候,就變得起勁而大口的嚼起來,噗喳噗喳的聲音馬上衝塞了整個病房。---(蘋果的滋味)



【蘋果的滋味】

 初醒而微雨的台北城。橫衝直撞的美軍轎車和破舊的腳踏車太過激烈的接觸。 飯包裡的唯一的鹹蛋從便當盒裡滾出。

 洋人和警察在迷魂陣似的以木板和鐵皮搭建的違建建築裡穿梭。傳遞消息。媽媽失控大哭。
 阿梅在到學校找弟弟阿吉,沿途想著自己也許即將成為養女。公訓時間永遠罰站的阿吉,代辦費與過不完的明天。
 乘上豪華轎車看爸爸。華麗宛若城堡般的白色醫院。阿珠有點想住在這裏久一點。
 阿發的腿斷了。媽媽不斷埋怨。
 信主的必有福。兩萬塊,汽水,牛奶,蘋果的滋味。


 【心得】

      在刻劃窮人生活與心理非常傳神,例如:唯一當飯包菜的一顆鹹蛋,居住在被洋人戲謔說適合玩捉迷藏迷魂陣似的違建建築,為了分擔家計想去當養女的阿珠,因為繳不出代辦費而在公訓時間被罰站的阿吉,心裡想的是在南部根本不會被老師這般刁難。過於期待蘋果的滋味與嚐到後的失落。特別是女主人在得知先生阿發出了車禍後的大哭其實是已經擔心過得很困苦的現在又失去了經濟來源一家六口要怎麼繼續生活?更從他們一家在醫院體會到的外來高層社會物質生活看見其對比性。窮人的心其實又脆弱又無比堅強。

 
【如此邂逅黃春明】
 
       國中的時候,在補充文選裡讀到了〈魚〉,特別喜歡故事中魚被卡車輾糊剩下一張扁扁的圖案,還有小男孩故意把臉埋在水瓢裡,不讓祖父
發現眼淚的地方。在祖孫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那種情感深厚卻拙於表達的障礙。然後到了高中的國文課上到了黃春明,老師也順便播了〈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和〈小琪的那一頂帽子〉的影片。記憶最深的是滿臉白粉的陳博正(坤樹)抱起自己兒子,兒子卻大哭的情形與〈小琪的那一頂帽子〉中快鍋爆炸那時的心臟彷彿也跟著炸出來的震撼,還有〈蘋果的滋味〉中車禍鑑識後所留下滑稽的白線人型與血跡簡直就像是命案現場裡被蓄意謀殺的被害人。
       按照龍騰文化版課本裡的作者介紹以及國文老師的補充勾勒出我心目中的黃春明。
黃春明,宜蘭人,自幼喪母,缺乏家庭的關愛而具反抗性,活潑好動愛打架,頑劣少年。轉了很多次學,最後畢業於屏東師範。擁有過各式樣的身分,例如小學教員、電器行學徒、電台記者、自助餐銷售等。因為看不慣都市裡老闆阿於奉承的嘴臉而不斷改變工作,因此也豐富了他的創作題材。個性上不願遷就也不易妥協。擅長描寫農村小人物苦與樂,所使用的語言具有地方特性與魅力,情節中充滿著親情與溫馨,作品中經常是溫暖與蒼涼交織。是台灣公認最優秀的鄉土小說家。近年來對環保、生態、兒童文學亦非常關心,特具人道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典藏歲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