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論在台出版史的考察》

感想:

在這篇論文中,作者將西方文論如何在台興衰、以至近代文論旺盛的脈落與原因都在論文中一一釐清,其中筆者認為些許可惜的是,作者沒有將某部份的歷史考量納入考察,若能搭配歷史背景考察,西方文論延續至今的情況、今日台灣文論蓬勃發展的原因又會更加全面。例如,日治時期,超現實主義等的興起,一部份也是基於文人作為愛國政策的一個避風港。而文中只是略略提了三大詩社有著帶動文藝發展的火車頭地位。

文中提點出「傳統中國文學有它的一套批評與理論…,照理應該可以延襲相用」,卻也無明確說明為何台灣不延續中國的傳統理論,只是點到為止。筆者則認為,西方身為各方面都較為先進的已開發國家,在開墾的過程中,為他們所遭遇過的問題,設下先例,理出頭緒,歸納出理論;理論,是現象的討論,討論問題最根本。而這些問題也會是我們發展中國家,在社會變遷將會面臨到的問題。

例如西方說的「殖民」;西方有殖民的經驗,而台灣有被殖民的經驗,在被殖民這一部份,與西方後殖民主義、殖民主義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西方所說的「霸權」也是;「霸權」也出現在中國,如中國總認為自己才是正統,別人都是蠻族。還有西方的女權問題;也出現在中國社會裡。

西方發展出的理論 其實就是社會學,很多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面臨到的問題,所以西方文論是中西適用,理論也是互通的。

 

 

〈專題座談〉-副刊與台灣文學

感想:

  文中透露出,對於整體副刊發展的趨勢而言,副刊正在走下坡;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以及這個時代。首先陳義芝提出時代對文學的漠視,以及傳媒的革命;由於處在一個聲光影音發達的年代,人們時常接觸那些,於是習慣性地去補捉圖像畫面,也就漫不經心的將閱讀停留在推砌像螞蟻般的文字上,同時也就失去能賦予文字想像與創造的空間。楊澤則提出,副刊的消費性文化與政治意識型態充斥。路寒袖則認為,不管是甚麼報紙,副刊間都是可以互通有無的,而除了以報紙的形式延續副刊的生命外,延續副刊的精神還有各種可能。

  筆者認為,在現今多元的社會,文學也需要一個新的形式來展現。就如路寒袖所說「副刊的那種本質,那種精神,可能可以透過其它方式去延續」。僅管報紙、雜誌等的印刷出版可以造成文學的普遍流通,但是今日非比往昔,除了紙本之外,網路更是承載文字媒體的大宗。但是若要維繫以報紙的形式來傳承副刊的精神,在日後可能有待商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典藏歲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