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以「老」為主題
- 作品中以「老」為主的文學作品。
- 與「老」關聯的幾個關鍵字:老、老化、死亡。
- 作業分兩個部份著手;繪本與電影作品。其中繪本以小孩的立場與老人自身的立場對於「老」所有的不同觀感。
繪本作品
1.《爺爺有沒有穿西裝》,艾蜜麗.弗利德,譯者:張莉莉。格林出版。
一、 以「老」為主題
繪本作品
1.《爺爺有沒有穿西裝》,艾蜜麗.弗利德,譯者:張莉莉。格林出版。
老化是生命的課題之一,而各國因近年經濟的快速發展更突顯這一現象,如同歐美因高度開發的影響,社會逐漸步入老年化,老年文學的研究在現今越來越被重視,而「老」在文學中有不同面向,文學中對「老」有不同表現方式。
在臺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的現在,「老」這個問題在不同領域形成新的研究議題,而在文學中的「老」,有人稱之為「老人文學」、「老人書寫」,也有人稱「銀髮文學」。不可否認的是,各種文化的定義相異,其書寫的出發點也不相同,「老」在文字、文意、內涵的詮釋層面也迥異,而現今各國的研究者在研究關於「老」的文學時,亦試圖從多種角度去理解。
一、試以文本分析關於文學中的「老」
1.試論「老」的定義:
以一般的情形而言,老年,通常指生物生命周期的最後一個階段,人類的一生可簡單分為嬰兒、幼年、青年、中年、老年、死亡時期。老年,即中年到死亡的這一段時間。而不同領域的族群,通常因本身文化的影響,對「老」有各自不同的釋義。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將老年人定在60歲以上。而因經濟發展度不同,各國對於「老」亦有做不同修正,如:我國對退休年齡的上修。身體的衰弱程度、年歲的增長、對於時光流逝產生的焦慮感、社會大眾對老的觀感,都可作為判斷「老」的標準。
這次關於「老」的文學,我選定余華的小說《活著》作為材料,找尋書中關於老的描述,以及「老」這樣的一個生理狀態與心靈狀態對於生命的體悟。內容描述一名福貴的老人,藉著採集民間歌謠的作者的耳,一聽福貴娓娓道來他悲傷且殘酷的一生。
『我看到老人的背脊和牛背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這句由作者的視角觀看老人的體態,藉著牛背的譬喻,暗示著老人的一生是如牛一樣的勞動、克苦,並以垂暮的生命帶給了這片土地生生不息、流動的力量。
『老人黝黑的臉在陽光中笑得十分生動,臉上的皺紋歡樂的游動著,裡面鑲滿了泥土,就如佈滿田間小道。』 皺紋是老/智慧的象徵,而「歡樂的游動著」的皺紋裡鑲滿著泥土,意謂著老人在漫長歲月中經歷了無數的悲喜,但卻在「陽光中笑得十分生動」則是無論生命中發生了什麼苦難,都以一種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是一種老者的智慧。
文學中的「老」-介紹&課堂感想
有關文學中老的論文
指定作業:請各位同學針對「文學與老」,就自己關心的領域,不限年代、語言、地域、文類,進行任意的資料搜尋與整理列表。並請於課堂上發表你就此搜尋的動機與結果。
你對一件事物所做的「定義」,將清楚揭露你的立場、態度、價值觀等等。「定義」追求周全,但是千萬也不能忘記,你選了什麼來定義,就代表你一定排除了什麼。